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时间:2023-08-05 06:32:26 一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一张“7岁女孩在卤菜摊案板下学习”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报道,柯恩雅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学生,父母所在的集贸市场4月3日复工后,她就一直在店铺案板下上网课。这一幕深深打动了网友:“她眼里的光感染了我”,“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范文

生活,诗和远方

这几天突然被网络热传照片上的一个小女孩打动了,她是湖北一年级学生,7岁的柯恩雅。疫情期间,她跟着复工后的父母忙碌、奔波。当我们迷失在眼前的慌乱、无助、卑微、苦痛时,这个小女孩用自己笃定的眼神征服了我。我相信,她的心中满满的装着诗和远方。

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地,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生活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有一种人能把“诗和远方”放在“苟且”之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杜工部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给世人留下伟大的《红楼梦》;诗人食指的名作《相信未来》,就是写在他生活极度困顿窘迫之时。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

材料取自网络热传的照片,打动我们的可以是小女孩在恶劣的环境中对学习、对梦想的坚持,可以是孩子的父母在疫情期间靠勤劳的双手打造幸福生活的朴素;也可以是拍下照片的老师用珍贵的相机对生活的记录与暖心的传递。特别提醒的是,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眼前与远方”展开,即“梦想的遥远与憧憬”“生活的艰辛与骨感”,在肯定生活的艰辛、美好,梦想的渴望与追求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生活和梦想”的各种认识。考生可以做以下思考:一、生活中总有一些苟且,是你自己也是他人,让人无奈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其实人总是希望有美好的,故而有了那么多的联想,佛家的极乐之地,道家的无为之境,儒家的大同世界,西方的天堂,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们总是期望多一些美好,少一些苟且。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现实中、生活在苟且下,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二、随着生活压力的骤然上升,“诗和远方”成为许多人的慰藉和希冀。寻一方好天地,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恼,慰劳疲乏的身心;寻一处好风景,出游踏青舒缓神经。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没有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永远是空中楼阁。三、即使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琐碎事让你痛苦不堪,但是你还有希望,还有明天,还有温暖的太阳,温柔的风,你还有心里的美好生活。就是眼前生活乱糟糟,也不要失去生活信仰,你还有美好的希望。

【立意】

正是不美好的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没有眼前,又何谈远方;永远不要失去对远方的憧憬。

【结构】

标题切合题意,《生活,诗和远方》。开篇简引材料,引出话题“眼前与远方”,并亮明观点: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首先分析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然后分析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接着举例论证能把“诗和远方”放在“苟且”之前的人是真正有梦想和追求的人。结尾总结收束“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素材】

1.远方,很遥远,看不到尽头,或许某一天,你踏上了离开家乡的列车,但那不叫真正的远去;远方,或许没有终点,而我们一直在路上,总是在不断的前行,看着路过的风景,擦肩而过的人群,我们都把它封存在记忆,多年后,或许还会再忆起。我们定义的远方,其实永远只存在我们心里,没有谁可以真正抵达终点,因为那只是我们人生的一种旅程。

2.看惯了城市的喧嚣,看淡了人生的冷暖,疲惫了身躯,疏远了亲情,打拼着貌似属于自己的事业,多少年之后,收获了几多空虚?人生很短,也很长,但我们却总在不该舍弃的时候却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幻想着下一次的重来,或许内心安慰着这只是为了将来的美好。我不知道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人心总有太多的欲望,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我们却无力选择。掏空了灵魂,释放了所谓的梦想,带着一具空壳,麻木的行走在喧嚣的城市里,而最终猜不透是什么结局。

3.每个人都希望将生活过成诗和远方,每个人都想去看看贝加尔的湖,看看西藏的云,青海湖的水,但很多人最终只能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能看看身边的七八九个人。这些,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去,而是因为不能。重复着一天天的生活和工作,慢慢耗去自己的青春时光,远方,早已不知是什么样子,那些所谓的义务和责任,足够让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睡醒而让你久久无法入眠。没有远方,没有诗,生活依旧继续前行!人生,终如白驹过隙,总是只有在经历过后才会懂得,驻足停望的瞬间,于苍茫的心之阡陌上站成了一树寂静,浅尝那些所谓的岁月流连,道尽心事,诉尽衷肠。时光不会重来,如果有,那也只是你所谓的选择,我们终不能填补所有的空缺和遗憾,但终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属,在幽幽远方,有一诗伴你随行。

【点睛】

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蕴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高三写作训练:致敬少年感

高三写作指导:吃苦是福

写作教学:心中的美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苏门二才子

高三暑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走近冯骥才

最新推荐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