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原创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答对才是真学霸

时间:2023-07-26 17:45:11 一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原标题:350字《劝学》背了100遍,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答对才是真学霸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的一生都绕不开的经历就是两个字:考试。古人考试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因此多少人的大好青年时光都是在为了考试而拼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有多难考,五十岁考上进士都还算是年轻的。对于这种考试的艰难现状,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总结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现代的高考虽然没有考进士那么难,但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不在这条独木桥上被挤下去,莘莘学子们也是头悬梁、锥刺股,不分寒冬酷暑,起早贪黑,寒窗苦读。语文、数学、英语,一门都不能落下,数学考得是辩证思维能力,语文考的就是博闻强记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能力很强,能够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一样过目不忘,那在语文考试上绝对是占有绝对优势。不管什么古诗绝唱,还是古文名篇,统统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是普通人,记忆力没有那么好,背不了太多诗文,修炼不成独孤求败,面对汗牛充栋的经典,也只好选取老师勾画的名篇,历年考试考过的重点篇目来阅读背诵。只要高考出卷老师按正常套路出牌,大多数的考生们一般都能做对。

不过现在的考试早已不是当年,已经是越来越不喜欢走寻常路了,你背会了很多名句,但偏偏考的就不是你会的那一句,这种感觉真的太让人后悔又惋惜了,因为离正确答案的距离真的只差了那么一眼的距离。

比如今年的高考全国卷二的名篇名句默写,就非常有难度,3个题目6分,每道题都是出人意料,如果不是平时语文积淀非常深厚的同学,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

其中一题考的就是《荀子·劝学》,《劝学》已经是老少皆知的名篇了,必然也是考试前老师反复提到的重点背诵文章。

但是我们熟记于心的名句要么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要么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然而考试考的却是大家从来没注意到的句子:《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答案是: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高考题目也真的是与时俱进,越来越难了,这一句就算是平时读课文的时候很幸运地背诵到了,但是“輮”这个字也不是一般人能写对的,这个字可是比“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字难写多了。

这个题目不仅是简单的考背诵和默写,还得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本身的含义也很令人费解。这句话的全文是这样的: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輮”,是车轮的外框,引申义为使东西弯曲。全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萃取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荀子在这里用木材加工改变曲直的比喻,是为了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因为荀子推崇的是“性恶论”,人的本性需要通过礼仪和不断地学习来矫正。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荀子》全篇有接近两千个字,通过各种大自然的事物来比喻,来劝说世人要每天坚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熏陶养成君子的良好品格和习性。选入高中课文的只有最精彩的350多个字,相对于洋洋洒洒的全篇来说,要背诵这节选的课文可以说是难度降低了很多。

如今的考试题目考得是越来越偏了,早已经不再局限于文章里为大众熟知的少数名句,看来以后的学生们对这些经典名篇全文背诵并默写是势在必行了,因为你永远猜不准考试会考哪一句,唯有将全篇都牢牢记住才是最保险的办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最新推荐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