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高中优秀作文赏析及点评:忙趁东风放纸鸢

时间:2023-08-03 09:24:31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作文题目:

曾经,社会就“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进行过激烈讨论。近日,因为疫情,教育部门要求大中小学都延迟开学,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路网课纷纷上线,其中不乏名校与大咖。然而很快,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叫苦连天。

作为中学生的你最有发言权,你认为课堂教学、网络直播课程、自学,哪种学习方式更高效?

优秀作文欣赏:

置身于三味书屋中的学子盼望着新式学堂,置身于乡村的小孩渴求着走出大山,几个月前的我们憧憬着校园外空气的自由香甜。

不曾想到,“新式学堂”最终落成,那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网络直播”真的与我们一同步入了小康。在许多人被网课“折磨”得怀念教室时,我却背过身去,暗自抛却了回校的执念,珍惜起当下网络课程的每一天。

个人属性不同,决定其各有各独特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人喜欢坐在教室里,关注学霸的举动;有人喜欢孤灯独守,保持自己的节奏。

于自觉性强的学生来说,老师是信息与自己之间的媒介,是海量信息的过滤器,是课下分享观点的益友,面对面可以完成的,隔着屏幕同样可以交流;于自觉性弱的学生来说,老师除了上述外还是“劝学”(一种戒尺),是自己答案是否正确的诊断器,他们需要眼神的交流,需要“鞭子”的抽打;于能力强、资源广的学生来说,自学更灵活自由,老师在必要时才需请教。上课方式本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于我而言,自学或课堂都较网课逊色一些。

为什么中学生的一节课是四十分钟?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成人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30-50分钟”。在如人生一般不回头的课堂教学上,我们难免只能记下只言片字,这些零星地洒在记忆草坪上的碎片会大把地浪费你的时间去拾掇整理。

网课可以让我们利用PPT与回放补全笔记,即需即补;而在学校中,你需要向老师请教或利用公共电脑,老师行踪不定或电脑名花有主时,那条拼命想要走通的路就有可能永远半途而废下去;自学呢?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许应该明白“幸存者偏差”的道理,扎克伯格虽然辍学后自学成才成为了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但首先他从小就是个稀有的神童。

事实上,三种教学方式不单单只意味着那短暂的课上四十分钟,它们还带来了整个“学习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高效”与否自然也应作如是观。何为“高效”?

短时间内会了一道题却不能触类旁通,这不是高效,因为既没有完成得更多,也没有完成得更高质;迅速地记忆一首诗歌但不通其意,就算快于他人也非高效,因为如此之质量远不如精研细磨。当我提交了作业时,在家学习允许我立刻获得答案与解析,及时解决疑难、整理错题;而在班学习会让所有作业在晚自习回到我的手中,当新作业与旧改错“金风玉露一相逢”时,真是重如泰山、苦不堪言。当我有问题亟需请教时,手机上老师的微信会排成一列等着我,而在偌大的学校里,我如何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与老师相遇?

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室中学习是“空间”意义上的,过期不候、过了这村没这个店;而网络学习兼有时空意义,同样是一个“学习日”,却可以有效利用时间与空间,如是,学习怎能不高效呢?

也许有人要说:“上课的注意力都不再集中了,学习还谈什么高效啊?”还是那句话,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学习效果因人而异。若自律能力强,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集中注意力,在他们手中,“高效”可以随着时间延续下去,换来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三年的效果,成为“长效”;若自律能力弱,无论你是身在教室,还是网络一端,心早已远飘万里了——这棒子不能打错地方。

《认知天性》中谈到:“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知建立联系。”使人“知道得多”是“高效”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表现。这一点上,网课之余学习软件的便捷使用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在接触“衔芦鸿”时,假如我们置身学校,那么短时间内得不到查询平台,“衔芦鸿”终究是“衔着芦草的大雁”。

只有在课下及时浏览相关网页,我们才能知道鸿雁衔芦是为了自卫,并得到“夫雁顺风一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戈”之释。自学虽也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其所见所闻皆杂乱无章,无所指、无所规划,阅卷海量而收益甚小。

所以,相比课堂教程,网课更加自由,相比自学,网课更加有法度,它介于保守与激进之间。课堂、自学、网课三种方式恰如夜色中系在岸边的船、洋流中跌宕盘旋的落花、东风中线头那段飘飞的纸鸢,窃以为较高等的方式应如后者——有所维系又追求开放自由。

教师点评

考场作文开篇布局要“快”。第一个“快”是快速入题,即开篇快速亮明观点,大段的背景介绍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只有这一“快”还不够,你还要做到第二个“快”——快速破题,让读者明白你对“题”的定义和解读,即你是在何种意义上探讨这一问题的,你是在什么前提下持有如此立场的。

因为议论文是以说服读者为第一要务的,而铺设好前提能够提前打消读者的许多疑虑。

本文在这两点上做得尤其好。

第一段结尾作者鲜明亮出观点——“在许多人被网课“折磨”得怀念教室时,我却背过身去,暗自抛却了回校的执念,珍惜起当下网络课程的每一天。”

但作者并未草率出击,而是从“中学生”“高效”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行了思辨性的“破题”:学生有个性差异,自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学习效果因人而异;高效也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快速做对一道题、背会一首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显示出作者严谨、深入的逻辑思维,二是提前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让后面论述无懈可击。

平庸之作往往亮明观点之后,忽略“破题”环节,直接进行理由陈述,其后果难以服众——选择课堂教学的还不是因为自律性差,选择自学的往往能力强,那么最后学生的不同选择实质上只是折射出了学生自身的差异,与三种教学方式本身又有多大关联度呢?

本文则直接指出这一问题,一下子打消了读者的疑虑,将读者拉到了自己设定好的含义范围内进行交流——“上课方式本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作者对“高效”一词的分析虽然简略,却也起到了奠基之功用,它直接关联了第二个分论点——因为高效不能简单局限在短时间的学习效果上,故“三种教学方式不单单只意味着那短暂的课上四十分钟,它们还带来了整个‘学习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可以说,破题环节的精当直接决定了下文的论述走向,使得文章超出了一般人的平庸之作,显得严谨、深刻,富有思辨意味,这是好的议论文的核心特质。它超出了读者的预期,将话题引向深入,同时还具有启迪意义:疫情尚未结束,我该如何利用网络课堂的优点,珍惜这种别样的学习方式?

此外,本文语言精准而形象。开头一句“我却背过身去,暗自抛却了回校的执念”,“执念”一词换成其它任何词语都很难得体,比如“想念”,会有薄情之嫌,“执念”用得何其恰切!

以结尾为例:“相比课堂教程,网课更加自由,相比自学,网课更加有法度,它介于保守与激进之间”,“自由”“法度”“保守”“激进”极其精准地概括了三种方式的本质;“夜色中系在岸边的船、洋流中跌宕盘旋的落花、东风中线头那段飘飞的纸鸢”,三个比喻对应三种学习方式,生动又妥帖,不知要比“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类的化石语言高妙多少倍!

在“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长时间疫情封闭导致的数月网课,让人们清晰地感知到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我们非但不应自得,反而应该深思,如何融合三种教学方式各自的长处,在“法度”和“自由”之间寻求一种可贵的平衡,让学生真正得到高效、长效发展。这或许也是此文的一个意义吧!

最新推荐

平台注册入口